讓呼吸能被聽見與看到!聿信醫療利用AI實現聽診器連續呼吸監測

我們常見的體溫、血氧設備取得容易,也都能做到連續監測,但傳統的聽診器過往卻受到時間與空間限制,無法達到連續監測。以「透過創新拯救生命」為使命、專注於呼吸監測應用的聿信醫療(Heroic Faith Medical),推出 AI 連續呼吸監測儀能解決現代醫療無法連續呼吸音監測的問題,同時藉由 AI 人工智慧判讀,在患者呼吸困難時還能給予警訊,降低呼吸中止的風險。

讓呼吸能被聽見與看到!聿信醫療利用AI實現聽診器連續呼吸監測
聿信醫療資訊長鄭淵仁

連續呼吸監測的重要性

過往呼吸無法做到連續監測,長久以來也都是仰賴醫生使用聽診器,走到病人旁邊去聽診,但這樣只能短暫知道病人的呼吸狀況,無法長時間掌握。如果要做到連續監測,依照目前醫療準則只承認聽診器或二氧化碳濃度偵測器。二氧化碳濃度儀雖然方便;但是受限於收集二氧化碳的鼻導管,但實際上從手術到護理間都是不插管的領域,而二氧化碳濃度偵測器也有準確度不足、經常誤報的問題。

聿信醫療資訊長鄭淵仁(Infie Cheng)提到,由於團隊中的執行長是醫生也在公司有許多正職的臨床人員,能回到臨床需求,臨床上沒插管的麻醉病人在不呼吸就會死亡?病人呼吸道阻塞或是出現呼吸中止(比睡眠呼吸中止症更嚴重的情況)的時候就會導致病人在很短的時間裡呼吸不到空氣而導致生命危險。

如果病人是在舒眠麻醉(常見於醫美、植牙與胃鏡檢查等)狀態下沒呼吸、又沒人發現,當血氧下降時需要趕快急救,或者裝上鼻管強迫病人呼吸,再嚴重的話會導致致死意外。鄭淵仁說,聿信的產品圍繞著臨床問題去設計,透過改良的聽診器,將其變成抗噪聽診貼片,可以用來紀錄病人呼吸的聲音,同時它也是一個能聽到、看見,又可以辨識的連續呼吸監測器。

讓呼吸能被聽見與看到!聿信醫療利用AI實現聽診器連續呼吸監測

透過創新拯救生命的新創

成立於 2018 年的聿信醫療,由董事長吳春福、總經理暨執行長許富舜、資訊長鄭淵仁等人共同創辦,曾經擔任瑞軒科技總經理的吳春福,也是 VIZIO 天使投資人,許富舜擔任過榮總、台大、亞東醫院等重症醫學部主治醫師,而鄭淵仁則是曾在中研院生醫所進行神經科學研究,三人背景橫跨電子、醫療、物聯網等領域。

鄭淵仁表示,聿信的組成擁有臨床、研發、商業的經驗,擅長把臨床不明的需求變成規格,再將規格做成可以被使用的方式(找到適用的科技或者是自己開發出能解決問題的產品),公司創立之初便訂下「透過創新拯救生命」的使命,希望以創新解決臨床的問題,除了懷抱矽谷夢,目標打造成高成長的公司,也期許能利用 AI 科技,協助醫療人員。

實現 AI 連續呼吸監測

為了在醫療科技上突破,能夠實現連續呼吸監測,聿信透過與台灣各大醫學中心及教學醫院合作,收集臨床上真實病人的呼吸音,累積收集超過 140 萬的呼吸音檔,在 2020 年推出 AI 連續呼吸監測儀,設計出輕小、非侵入式的聽診貼片,進行病患呼吸音監測,同時能即時偵測呼吸聲音的變化。

讓呼吸能被聽見與看到!聿信醫療利用AI實現聽診器連續呼吸監測

聿信還將臨床收集到的呼吸音,進一步打造成深度學習的運算,有了運算模式後,便利用搭載效能較高的旗艦平台手機作為載體進行運算,並將其運用在適合的臨床場域之中;此外,呼吸音也能其轉換成視覺化圖形呈現,為醫療人員提供聽覺與視覺的雙重診斷,能更容易辨認異常呼吸音,進而及時介入處置與治療。

最值得一提的是,像這樣的設備並不會被外界的噪音所干擾,就算旁邊有音樂或是有人講話都不會被錄進去。鄭淵仁指出,聿信開發產品的過程中會加入許多臨床醫生意見,像是臨床醫生在手術台或是牙科醫生在鑽牙時,通常會有很多吵雜的聲音,這也是醫生最在意的點,因為醫生聽診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噪音干擾。

聿信所開發的 AI 連續呼吸監測儀一直以來都是以搭載 Snapdragon 的裝置作為運算平台,聿信在 2021 年發現到「高通台灣創新競賽」(Qualcomm Innovation Taiwan Challenge,以下簡稱 QITC),當時是抱著問題報名參加 QITC,希望能藉由參與競賽逐步解決產品開發上遇到的瓶頸,從 3 月入選再到 12 月決選,聿信除了順利運用三季的時間讓產品更完善,最後還獲得當年度的第二名。

讓呼吸能被聽見與看到!聿信醫療利用AI實現聽診器連續呼吸監測

脫胎換骨的產品

早在參加 QITC 前,聿信就已經開發出 AI 連續呼吸監測儀,但鄭淵仁提到,當時的產品雛形有效能、散熱等方面的問題需要被改善。在成為 QITC 入選團隊後,聿信有了更多的機會能接觸到高通的產品與技術,像是高通 AI 引擎,還有 Robotics RB5Snapdragon 865 等運算平台,聿信都曾經嘗試導入運用。

鄭淵仁指出,QITC 結束後,AI 連續呼吸監測儀的效能獲得解決,AI 模組經過優化後,變成一個能夠直接在平台上運算,且不需要透過網路就能進行床邊呼吸監測,此外監測儀加入 5G 模組,能把訊號從床邊很迅速地將即時聲音、高畫質影像,以及 AI 運算結果傳送到醫生手中的平板電腦,不論醫生在醫院哪個角落都能夠掌握病人的呼吸狀況。

讓呼吸能被聽見與看到!聿信醫療利用AI實現聽診器連續呼吸監測

目前聿信所提供的解決方案是以經過華碩客製化、效能極佳的 ROG Phone 5s(內建 Snapdragon 888 旗艦行動平台),搭配正音電子聽診器及聽診貼片使用;鄭淵仁表示,除了手機裝置,未來也希望透過系統單晶片模組,能結合應用在其它顯示裝置上。

呼吸監測應用更加廣泛

參與 QITC 的過程中,鄭淵仁認為對他而言最大的收穫是在商業思維,由於 QITC 有許多國外經驗豐富的導師,除了導師外,也能接觸到許多來自高通的高層,尤其是負責商務拓展的部分。鄭淵仁說,他們對於整個商業形成更有經驗,與這些人的接觸帶來許多幫助,像是跨領域及產業合作能讓我們很快的推出產品、很快的服務客人,甚至很快的讓其他人看見我們。

事實上,聿信在參與 QITC 前就已經在服務客戶,首個推出的產品正音電子聽診器目前也已獲得衛福部食藥署醫材許可,現在被導入到台灣多個大型醫院,預計今年底也會取得美國 FDA 認證,進一步將產品推向到海外市場。

經過 QITC 的洗禮,聿信也開始把呼吸監測的 AI 應用導入到不同場景中,像是線上呼吸辨識服務或是將輕量的算法放到麥克風、聽診器的呼吸音偵測服務,例如當有錄到呼吸音就會亮起綠燈,讓原本複雜的醫療行為可以做到對使用者友善,不管是外籍幫傭、家庭照護者,或是沒有受過醫療訓練的人也都能輕鬆上手使用。

像這樣的例子是聿信與 QITC 導師在溝通後所找到的產品開發方向。鄭淵仁提到,在 QITC 期間與高通接觸的過程中發現遠距醫療需求,因此把它做成 SDK,以軟體服務來服務更多的客戶,目前線上呼吸辨識服務已經完整做成 API 服務,如果是有提供遠距醫療服務或是醫院有遠距醫療需求,都可以運用這項服務,前端可由外籍幫傭或家庭照護者進行紀錄,後端能讓醫生自己聽或是看報告來進行監測,這項服務甚至能夠完整呈現病人呼吸型態、呼吸次數,還有連續、非連續異常音的報告。

讓呼吸能被聽見與看到!聿信醫療利用AI實現聽診器連續呼吸監測

QITC 連接一切

聿信如願藉由參與 QITC 讓產品更加完善,鄭淵仁用很簡潔的一句話就描述他所經歷的 QITC 競賽,那就是「Connecting Everything(連接一切)」。

鄭淵仁認為,在 QITC 裡,新創公司能比起在其他地方更容易獲得技術的支援,以及來自不同商業思維想法,因為 QITC 能幫助新創公司「Connecting Everything」。而「Connecting Everything」恰好也是高通在萬物聯網時代下,所一直強調的一句話。

對於有什麼話跟想跟新創團隊分享,鄭淵仁說,新創應該都要有追求高成長的目標,有意參與 QITC 的團隊要先想清楚在技術上是否有需要被協助的部分;若有機會能成為入選團隊,在商業上可以更加開放的學習與汲取經驗,這樣才不會浪費新創寶貴的時間。

讓呼吸能被聽見與看到!聿信醫療利用AI實現聽診器連續呼吸監測

採訪後記

「透過創新拯救生命」是聿信創立所訂下的使命,如果光看文字沒有進一步了解聿信從事的項目,可能會認為遙不可及,但其實不然。擁有臨床經驗、醫療背景的聿信團隊,選擇從臨床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創新,這個過程其實是很務實的在面對問題,如同很多新創一樣,都是從改變生活周遭的問題做起,聿信也是一樣,除了解決痛點,同時也是以更加便利、有效率的方式,協助醫療⼈員減輕負擔,實現拯救生命的使命。


如果你想要了解關於高通更多的資訊,可以前往至 Qualcomm 官方粉絲專頁


Anna Nikova

創辦非營利組織,致力於縮減數位落差,目前是手機網站總編輯、數位觀察者,透過網路分享知識;主要關注 5G 通訊、IoT 物聯網及手機等智慧裝置的應用與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