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廠商爭相投入晶片研發,傳聞也要推出自家晶片的 vivo 終於證實這項消息,並宣布首款晶片將用於圖像處理,會是一款 ISP 晶片。vivo 昨日(8/27)在深圳舉辦科技創新媒體溝通會,vivo 執行副總裁胡柏山針對近期傳聞回應,他表示,V1 是 vivo 自主研發的第一顆專業影像晶片,9 月即將發表的旗艦手機 X70 系列會首發搭載。
胡柏山指出,V1 是一顆特殊規格的集成電路晶片,是 vivo 晶片戰略的具體落地,在整體影像系統設計中,V1 晶片可以同時服務用戶在預覽和錄影等影像應用下的需求。作為 vivo 自主研發的影像晶片,V1 開發歷時 24 個月,投入研發人力超過 300 人,V1 的特點之一就是影像算法工作將由這顆晶片獨立完成,藉由 V1 晶片,vivo 手機可以在低功耗下即時處理複雜的影像數據。
這是 vivo 首次向外界揭露其在晶片上的戰略,未來 vivo 晶片布局將主要圍繞在設計、影像、系統與性能。胡柏山提到,只有在核心賽道上有強烈的定制化晶片需求,且市場上的晶片無法滿足 vivo 的產品規劃及技術規劃時,才會考慮與合作夥伴共同固化 IP。策略上,vivo 會將資源重點放在消費者認知需求轉化以及核心算法 IP 上,並不會涉及晶片生產製造。
另外,針對即將發表的 vivo X70 系列旗艦手機,胡柏山透露,這款產品會在人像、夜景、防手震與影片等方面有極大的提升。
獨立開發 ISP 是 vivo 晶片自主研發的第一步,或許也是 vivo 嘗試打造手機 SoC 的一步,不排除 vivo 可能會再往 CPU、GPU 等領域自研,但挑戰與投入成本勢必更高。其實 vivo 早有長期研發晶片的打算,2019 年底 vivo 與三星共同展示研發成果 Samsung Exynos 980 5G SoC,在這之後不斷傳出 vivo 正高薪招聘晶片研發人才的消息,目前在上海研發中心也設有晶片研發部門。
Sony Mobile 在 7 月宣布 Xperia 1 III 超旗艦手機預購資訊的同時,也預告小尺寸旗艦手機 Xperia 5 III 會在 9 月開賣,距離上市時間足足提早了近兩個月揭露,不過 Sony Mobile 雖然提前揭露價格、預購禮等消息,但是對於具體時間當時僅提到會在後續公布。稍早,Sony Mobile 已釋出訊息,確認 Xperia 5 III 台灣上市發表日期為 9 月 7 日,預期活動結束後就會開放預購。
主打 6.1 吋 HDR OLED 120Hz 更新率螢幕,能夠帶來合手操作體驗的 Sony Xperia 5 III,採用 Qualcomm Snapdragon 888 旗艦平台,內建 8GB RAM / 256GB ROM,支援 5G 上網,強調擁有近乎 Xperia 1 III 的娛樂體驗,搭載與 Xperia 1 III 相同的潛望式望遠變焦鏡頭,可提供快速精準的連續自動對焦及物件追蹤對焦。Sony Xperia 5 III 與 Xperia 1 III 兩者主要差異除了螢幕尺寸、螢幕解析度外,Xperia 5 III 並未提供 3D iToF 測距感測器。
Sony Xperia 5 III 上市價格
Sony Xperia 5 III 提供「鏡黑」、「鏡粉」、「鏡綠」等款式,建議售價 29,990 元;Xperia 5 III 專用可立式時尚保護殼 XQZ-CBBQ 亦提供與機身相近的顏色款式(黑 / 粉 / 綠),價格為 990 元。凡於預購期間至指定通路預購 Sony Xperia 5 III,還可獲得 Sony WF-XB700 真無線運動重低音耳機(市價 3,990 元)與 1,000 配件購物金或配件購物組,預購活動確切時間及辦法將於 9/7 公布。
蘋果(Apple)宣布將針對 App Store 進行調整,同意讓開發者使用第三方支付方式。由於先前蘋果要求開發者不得在 App Store 提供應用程式用戶第三方支付方式,因而引發美國開發者向蘋果提出集體訴訟。蘋果為與開發者達成和解,提出讓步協議,蘋果表示,重視開發者有助於達成協議的回饋和想法,並尊重進行中的司法審查程序。
今年三星(Samsung)針對折疊手機比起過往有更強烈的企圖心,不再將當視為「精品」來販售,內部包括供應、投資、零售計畫等準備,也都以 Galaxy Note20 作為基準,甚至今年底折疊手機的銷售目標是要超越 Galaxy Note20 系列。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勢必也要讓折疊手機成為主流產品,三星 Galaxy Z Fold3 與 Galaxy Z Flip3 此次除了在價格上有明顯的調整,也積極布局線上通路,同時推出「星機免費試用」體驗活動,讓消費者可以「先體驗、後購買」,而這些動作也讓折疊手機不再有「距離感」。
價格調整後更易入手
相較過往,價格讓人很有「距離感」的折疊手機,今年三星在調整價格之後,讓它變得更容易入手了,以台灣上市最低售價的 Galaxy Z Flip3 5G(30,888 元)為例,比起前代(Galaxy Z Flip 5G)要價近 5 萬,讓許多人購買意願減少許多,台灣三星行動與資訊事業部副總經理陳啟蒙表示,消費者先前對於折疊手機的價格、耐用度等痛點,都在這一代都有了解決,期望能讓折疊手機走入主流市場。
三星原本預估 Galaxy Z Fold3 與 Galaxy Z Flip3 預購比例約為 20%:80%,三星預估在公布售價後,台灣首月銷售比例可望達到 40%:60%,到年底預估比例約為 30%:70%。陳啟蒙強調,透過價格門檻降、行銷資源投入,加上電信商的資費補貼,有信心 Galaxy Z Flip3 能在銷售滿一個月後擠進熱銷手機前十大。
加強線上通路布局
受到疫情影響,三星今年特別強化線上通路布局,除了優化三星商城介面讓使用能直覺操作,提供 LINE Pay 付款與 LINE POINTS 點數回饋,也開始布局線上訂購、超商取貨的方式,同時強化與三大電商合作,這次還和統一集團的線上通路合作,以增加觸及消費者的方式,希望藉由上述措施,帶動三星線上銷售的成長,期待年底前有 15% 銷售來自線上通路,明年再提升至 20%。
不過其實早在第三季之前,小米就已陸續將產品上的「Mi」調整成「Xiaomi」,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手機產品,已經在台灣上市的小米 11、小米 11 Lite 背蓋上的品牌標示均為「Xiaomi」,而在更早之前的小米 10T、小米 10T Lite 則是使用「Mi」,從產品上就可以發現小米悄悄的展開品牌調整,而這項變化小米認為可以統一其在全球的品牌影響力,並縮小品牌與其產品之間的認知差距。